上海市档案馆收藏着两张20世纪50年代国外友人参观杨浦区长白新村的照片。当时,长白新村的新式工人住宅“二万户”可是代表着最好的住房条件,在建筑落成时,新闻媒体用的新闻标题就是“上海工人的大喜事”,可见,在那时候的上海人心目中,“二万户”房子就是“幸福生活”的代名词。昨天,上海市档案馆和杨浦区档案馆分别将一批与长白新村“二万户”有关的档案资料捐赠给由老房子改建而来的上海工人新村展示馆,还在“二万户”城市更新的地标——228街坊举办了一场“跟着档案学党史”的特色思政课。
这一红色档案教育“微党课”是昨天发布的228街坊大思政课程的一部分,未来,228街坊大思政实践基地将立足228街坊工人新村文化阵地天臣配资,创新构建“理论+实践”“传承+创新”的立体化育人模式,为辖区大中小学生提供沉浸式思政教育体验。
在昨天下午举行的长白新村街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大会上,一批来自辖区高校、中小学和幼儿园的“文明推荐官”们,用他们各自的视角和鲜活语言介绍长白新村街道“美丽街区”“美丽家园”“美丽楼道”建设成果,展示出长白社区的更新蜕变。
家园越来越美,长白人的精神面貌也越来越美,在有着丰富人文积淀的长白社区,就生活着一大批微光如炬的长白人。活动中,一批获评“感动长白”榜样的长白人走上舞台,获颁证书。他们帮助居民寻找多年未见的儿子,在紧急时刻勇救摔出阳台仅靠晾衣架支撑的老人,长期为孤寡老人义务提供餐食……这些善行义举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为社区发展注入温暖正能量。
为了让更多正能量在长白社区涌现,依托228街坊工人新村文化阵地,长白新村街道推出了一系列228街坊大思政课程,包括大学思政公开课“微讲堂”、初中劳动教育“微课堂”、红色档案教育“微党课”、工人新村故事“微宣讲”、“美楼”社区“微治理”、红色研学“微漫步”等6大主题课程,整合辖区内各方资源,构建育人矩阵。
据介绍,在这些思政课中,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打造的《人民城市人民建》精品课程,系统解读228街坊的更新实践;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初级中学开发“七彩228”劳动课程天臣配资,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劳动价值;市、区档案馆联合推出“跟着档案学党史”特色课程,通过珍贵史料讲述城市发展故事;跨年龄层的长白228宣讲团则用鲜活语言传递社区变迁的动人故事;此外,还有大中小幼学生参与“美楼季”社区治理实践,培养主人翁意识;杨浦滨江至228街坊的行走路线,让青少年在丈量城市中感受时代脉动。
传金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